COPYRIGHT© 2013 Lilac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婦女專欄
回上頁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作者:陳亮恭 《醫師》  時間:2013年9月4日
 
  「骨質鬆症」就是一般人常說的「腰骨酥」,簡單的說,就是骨頭量減少了,骨頭變得疏疏鬆鬆。

  正常的骨骼由外部皮質骨和內部海綿骨所構成,皮質骨質地堅硬緻密,又稱為緻密骨;海棉骨含有許多骨小樑,骨小樑間有許多孔隙,狀似海棉,故稱為海棉骨,又稱為小樑骨,人體全身共有206塊骨骼,而各骨骼所含的皮質骨和海棉骨比例也各不相同,例如脊椎骨椎體含70%海綿骨;但在股骨則只有20%海綿骨,且分佈在兩端。

  身體構造在抵抗壓力時,外部及內部構造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年輕時骨骼非常緻密,骨小樑量很多,其間孔隙很小,但在年紀增大之後,骨小樑消失,間隙會增加,皮質骨變薄,換句話說,即是骨質密度減少,也就是單位體積骨骼所含的礦物質量減少,當骨質密度下降到臨界值以下時,骨骼即會脆弱容易骨折。嚴重時皮質骨薄如紙張,海綿骨消失殆盡,整個骨骼顯得粗鬆大孔,就是「骨質疏鬆症」。
 
 

  一般而言,骨質流失的速度因人而異,人體在35歲之後開始老化,使得骨骼再造過程中,鈣從骨骼移出比積存的量多,所以骨頭的量就開始減少了,平均每人每年消耗骨質密度的1%至2%,故年紀愈大,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也就愈大。

  一個人的骨質密度愈高(大於1.4公克/平方公分)幾乎沒有人會發生骨折,除非是很嚴重的創傷,如果骨質密度小於0.6公克/平方公分,便很容易會發生骨折。

  「骨質疏鬆症」的病因分為內分泌疾病、鈣缺乏、維他命D缺乏等原因。

  「骨質疏鬆症」可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可分成「停經後骨質疏鬆症」和「老年性骨疏鬆症」兩類,這主要是由於骨骼代謝不平衡所引起;「次發性骨質疏鬆症」則是由於許多其他疾病引致的結果,例如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肝臟疾病、腎臟疾病、腸道鈣吸收不良、服用類固醇等等狀況所引起。

  有位婦女四年前切除子宮與一個卵巢,最近由於腰酸背痛到醫院檢查;發現她的另一個卵巢也長了水泡失去機能,從X光片中並無發現任何異狀,但腰酸背痛病因卻一直查不出來,於是醫生為她安排骨質密度的掃瞄,結果發現這位婦女的骨質密度只有同齡婦女的85%,表示有15%的骨質已流失。一般來說,正常人的骨質流失率1年不到1%,換算起來,平均這位女性病人每年就有4%左右的流失率,這個數目實在大的驚人。

  換句話說,卵巢機能消失影響女性荷爾蒙的分泌,而女性荷爾又會影響骨質的流失,所以不管卵巢切除或停經後的荷爾蒙減少,都會加快骨質的流失速度,因而導致女性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要比男性大得多。

每日鈣和維他命D建議攝取量

 

鈣需要量(毫克)

維他命D需要量(微克)

6個月以下

400

10.0

6個月至1歲

500

10.0

1歲至10歲

600

10.0

11歲至24歲

800

10.0

25歲以上

600

5.0

懷孕前期

800

10.0

懷孕後期

1100

10.0

哺乳期

1100

10.0

停經前的婦女

1000

10.0

停經後的婦女

1600

10.0

正接受雌激素治療的婦女

1000

10.0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

 
「骨質疏鬆症」是老人、女性的專利嗎?
 
  歐洲最近有一項大規模婦女對骨質疏鬆症的認知、態度行動的調查,結果發現,每三名老年婦女中,即有一人為骨質疏鬆症所苦;在英國,幾乎每三分鐘即發生一例骨折,其中多數是因老化或停經婦女因骨質嚴重流失所造成的。中華民國老人醫學會在民國79年做一份調查,男性在65歲時,約有6%的人在脊椎骨發生壓迫性骨折,之後直到80歲,就有23%的人患有骨折。而女性在65歲時,約有10%患有骨折,之後即呈直線上升,過了80歲,約有1/4的女性,骨頭有壓迫性骨折。

綜合以上兩份報告,中國人的骨折發生率和白種人其實很相近,值得注意的是,女性雖然比男性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但男性的罹患率也不低,所以「骨質疏鬆症」不僅是年長女性的「專利」,更是年長男性常見的一種病。由此看來,無論性別、年齡,每個人的體內都存有骨質流失的危機,因此,每個人從小就應開始注意骨骼的保健。
 
 
我會不會得「骨質疏鬆症」?
 

骨頭內最主要的成份就是鈣,加速(引起)骨質疏鬆症產生的因素歸納有以下幾點:
1、 年齡增長。
2、 荷爾蒙分泌減少。
3、 鈣攝取量不足:如腸胃開刀病人因腸道較短,牛奶等含鈣飲食攝取量先天較少。
4、 種族:白種人及具有中國或日本血統的婦女比黑種人產生機率較高。
5、 飲食習慣不良:抽煙、酗酒、咖啡喝太多。
6、 運動量不足:經常運動者新陳代謝好,骨頭內鈣的運用力較佳。
以上述基準來評估自身生活習慣,可以了解是否有產生骨質疏鬆症的傾向。
至於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群,一般稱之為「危險因子」包括:
1、 女性。
2、 家族史遺傳因素。
3、 過早停經者(如切除卵巢、子宮的婦女)。
4、 先天骨架小,體重輕者。
5、 腸胃開過刀或其他一些疾病,如:使用皮質類固醇藥物、洗腎患者,而有維他命D缺乏的情形。

 
持續從飲食中補充『鈣質』的重要性
 
  具有骨質疏鬆症「危險因子」的族群,骨質流失的速度會從一般的1%至2%,提高為3%至5%,加速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反之,平常重視鈣的攝取、多運動的人,骨質流失得較慢,較不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並非一朝一夕造成,而是長期累積的結果,若年輕時「骨本」儲積不夠,或是停經過早、缺乏運動等,骨質密度減少,老來就易發生骨折。

  人體35歲時骨頭中鈣的含量達到高峰,而後每年以1%的速度流失,骨本逐年下降,鈣質攝取量高,骨本就高,所以鈣對骨骼來說非常重要。人1天大約需要攝取600至1000毫克的鈣,而女性停經前鈣攝取量平均為1000毫克,停經後的鈣攝取量可能必須攝取更多才能平衡,不過,目前醫學界的建議是鈣質補充也不宜過多,因為鈣質補充過多可能最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還是需要與醫師充分討論才能決定最佳的鈣質補充量。

  由於人體不斷的流失鈣質,因此持續從飲食中補充鈣質至為重要。脫脂奶粉、綠色蔬菜、魚肝油丸、小魚乾、海藻、芝麻,都含有相當豐富的鈣質,只要平常注意多從這些食品中吸收鈣質,並不需要另外吃鈣片。高齡人在骨質密度正常情況下,每天1杯250c.c.的脫脂牛奶(約400毫克鈣質),被證實可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及骨折。

 
骨質疏鬆症的預防及保健有三個重點:
 
  1. 儲蓄骨本:根據調查顯示,在青春期或之前,給予補充鈣質或是多運動,才真正對骨頭的總量(即骨本)有影響,一旦過了青春期,骨頭的成長慢了下來,那時所做的努力,效果就差多了,所以成長中的小孩,不但應該利用良好的食物及適當的運動,讓骨頭在35歲前能長得多,也應去做一次骨質密度的檢查;不管男性亦或女性,年近中年約四、五十歲的人都應去做骨質密度檢查。
  2. 食用含充足蛋白質、維他命D及含鈣量的食物:維他命D的攝取除了多吃魚肉、奶油、蛋、動物肝臟、牛奶等食物,多曬太陽也很重要。目前市面上已經有直接添加了維他命D的脫脂高鈣奶粉,更加強化鈣質的吸收。另外女性停經後,服用女性荷爾蒙,也可以減少「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3. 天天運動維持骨頭的強度:散步及做體操,最不會造成運動傷害,至於環境因素更不可忽略,許多骨質疏鬆的併發症都是和外傷有關,所以要儘量避免任何可能的危險環境,所以家人細心照料及多方配合,也是預防過程中的一大要素。
 
 

常見食物鈣含量表(毫克/100克)

含量 食物
50以上 麥、小米、玉米、稻米、麵食、菜豆、筍、蘿蔔、馬鈴薯、苦瓜、茄仔、甘薯、辣椒、芋、胡瓜、豆漿、鴨肉、雞肉、蟳、豬肉、內臟、鯉魚、牛肉、魚丸、白帶魚、虱目魚、吳郭魚、蛙、蟹、九孔、柑、蘋果、葡萄、香蕉、梨、鳳梨、文旦、西瓜、楊桃、香瓜
50~100 紅豆、碗豆、蠶豆、花生米、瓜子、魚肉鬆、蛋類、烏賊、魚翅、蝦、豆腐
101~200 營養米(加鈣米)、杏仁、皇帝豆、芥藍菜、刀豆、毛豆、豆干、刈菜、橄欖、牛乳製品、臭豆腐、油豆腐、蛋黃、鹹河蟹、鮑魚、香菇
201~300 黑豆、黃豆、豆皮、豆腐乳、豆鼓、鹹海蟹、蚵干、蛤蜊、包種茶、紅棗、莧菜、木耳、高麗菜干
301~400 海藻、吻仔魚、九層塔、食鹽、黑糖、金針
400以上 頭髮菜、芝麻、豆枝、紫菜、田螺、小魚、小魚干、乾蝦仁、鹹菜

資料來源:營養學精要/黃伯超等著。

 
▲TOP